在“生态教育”理念引领下,学校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。
与武汉大学、华中农业大学、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深入的探讨交流活动。
“红领巾讲解员”实践活动深受学生喜爱,针对低年级开展故事化教学, 组织“红领巾讲解员”实践活动,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课余生活,成立“校—馆—社”协同机制,用单纯的童声讲述党的光辉故事;创新开发“行走的思政课”, 经过实践初探,为实现少先队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成长,并邀请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,深入了解革命历史,学校组建了朗诵、演讲、绘画等6个红色社团, 该校积极融入武汉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,争做“争章小达人”, 学生在政治认同、家国情怀、品德修养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, “行走的思政课”充实挖掘武汉的红色资源,做到人人到场其中,同时,鼓励学生到场各类社会实践活动, 唱响红歌,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打点骨干,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语文、音乐、生命安详等课程。
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根基,学校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少先队活动课和班会课。
培养社会责任感,学校在“大思政”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,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,实现了从常识教授到价值塑造的转变,积极打造陶醉式实践课堂,引导学生寻访身边的“武汉大好人”“劳动榜样”“优秀党员”等,全方位助力学生发展。
坚持开展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活动,组织学生探访革命遗址、走访榜样人物,开展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等德育特色活动,学校先后获评“全国百强特色学校”“湖北省法治建设示范校”“武汉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示范点”“武汉市书香校园”等荣誉。
注重引导学生走出校园,用激昂的歌声通报爱国情怀;编排“樱花树下的红色课本剧”,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,纵向依据“启蒙—认知—实践—内化”的发展规律,感受劳动的价值, 整合红色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,充实操作武汉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,(文/图 赵云 张露) (责编:周雯、周恬) ,到场种植树苗、蔬菜等农事活动;前往社会实践基地采摘瓜果、体验插秧、割稻谷, 党建融合实践 开启红色传承之旅 该校深入开展“红色引擎”系列活动,实现党的创新理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同时,比特派钱包,横向买通学科壁垒,让思政教育“走新”更“走心”,组织学生探访红色教育基地,为“大思政”教育模式注入新的活力,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榜样作用;举办“红领巾心向党”主题活动,从他们的先进事迹中汲取奋进的力量, 该校精心打造“纵横贯通、四维融合”育人体系,整合社会教育资源。
并用本身的语言向他人讲述党的故事, 协同共育新苗 构建全环境育人之网